我国石化产业“十三五“简要回顾 和“十四五”发展设想 -z6尊龙旗舰厅

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石化产业“十三五“简要回顾 和“十四五”发展设想
2020年18期 发行日期:2020-09-16
作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9月1—3日,由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广州化工交易中心、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峰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就有关石化行业“十四五”发展展望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本刊编辑部现将其讲话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一、 石化产业“十三五”简要回顾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就国际环境来说,“十三五”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挑战最为复杂的五年,是全球经济遭遇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五年,是诡异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潮,霸权国家到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致使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调头向下,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并在全球持续扩散,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十三五”期间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gdp总量2016年74.4万亿元,2017年82.7万亿元,2018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2019年接近10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各大经济体,2016年同比增长6.7%,2017年6.9%,2018年6.6%,2019年6.1%。

    我国石化行业在发展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进步:

    1.总体发展保持基本稳定

   “十三五”以来, 石化全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调整与优化,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了行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基本稳定。2016年实现主营收入13.28万亿元,2017年13.78万亿元,2018年12.4万亿元,2019年高于12.3万亿元。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6444亿元,2017年8462亿元,2018年8394亿元,2019年6684亿元。

    2.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成效明显

    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化产业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组织结构都存在明显差距,大宗基础石化产品产能过剩严重,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差异化方面差距更加明显,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就成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十三五”以来,全行业贯彻国务院《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持续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在淘汰落后产能和产能置换方面成效明显,4年来炼油落后产能累计退出1.4亿吨、尿素退出1622万吨、烧碱退出211.5万吨、聚氯乙烯退出214万吨、电石退出699万吨、硫酸退出约1700万吨;总体看,通过结构调整与产能置换,大宗石化产品、传统基础化学品的产能集中度和整体水平都明显提升,单位物耗、能耗都显著下降。

    3.实现石化强国已奠定较好的企业基础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经济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纵观石化强国第一梯队的国家:美国有埃克森美孚、陶氏、杜邦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德国有巴斯夫、拜耳、朗盛、赢创等一批强手如林、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日本有三菱化学、三井化学、旭化成、旭硝子等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化工公司。近几年,我国石化企业有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海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像万华化学、浙江新和成、鲁西集团、华鲁恒升、华峰集团、江苏确成硅业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行业引领作用和主导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愈益增强;近两年恒力、荣盛、盛虹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劲的企业,正带着全新的机制和多年市场打拼积累的丰富经验,阔步挺进石化领域,并将为中国石化产业的规模效应、产业链延伸以及整体竞争力提升都会起重要作用。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公司的部署,我们的石化企业一定要在明确战略定位、清晰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创新队伍和能力的培育,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狠下功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的能力提升;特别是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对标,不仅对标产出规模和效益,更要对标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不仅对标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也要对标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不仅对标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理念,还要对标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方式与水平,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引领我们不断迈向世界一流。

    4.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已具备较好的基地条件

    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是党的十九大为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所做的战略部署。石化产业的园区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也是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途径,石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协同、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循环和能源互供、集中管理和公用工程共享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2018年底全国共有石化园区676家,其中产值500亿元以上的有47家,约占7%;产值100亿元以下的有405家,约占60%。由此可见,我国石化园区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十三五”以来我们加大国内外石化园区的交流与互动,组织国内园区和石化企业强化与国际一流的石化园区和炼化一体化基地参观学习,开展深入考察和交流。在石化园区管理与发展方面,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继续不断加大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的力度,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绿色石化园区创建工作,每年评审的“中国化工园区30强”“潜力10强”等,不仅在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我国众多石化园区的标杆和先进代表,已经成为石化园区管理与发展一张亮丽的名片,得到社会和跨国公司的公认和赞誉。

    近几年积极推动《绿色石化园区评价导则》《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等标准的制定,完成了《世界级化工园区及化工产业集群》的课题研究。山东、江苏、浙江、湖北、辽宁等省市,积极开展对石化园区的认定与规范化管理整治提升,经过多方努力和共同发力,石化园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我们也有良好的基础和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下一步按照国务院重新修订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我们设想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中国版墨西哥湾,把上海、南京分别打造成中国版路德维希港,把大亚湾建成东方的安特卫普,把古雷、湛江、东营港、西中岛以及裕龙岛,建设成为中国版裕廊岛,到那时我国将形成渤海湾区、杭州湾区、大亚湾区石化产业集群,这“三大湾区”就像美国的墨西哥湾一样,石化产业的集聚度、集群化程度以及产业协同效果和集聚效果都将显著提升,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世界水平的大型石化基地和现代石化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石化产业“十三五”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十四五”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在实现石化强国的路上,还将面临着不少挑战:

    1.今年的增长压力异常艰巨

    发展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因为我国当前和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虽然世界第二,但人均gdp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尚处在冲刺阶段,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关键。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持续扩散的影响,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激增,世界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世贸组织预测今年的全球贸易量将下降13%~32%,imf6月下旬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收缩4.9%,再次下调了1.9个百分点,并强调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上半年虽然实现了率先“v”型反弹,但同比下降了1.6%。石化行业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全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万亿元、同比下降11.9%;利润总额1416亿元、同比下降58.8%;进出口总额3054.7亿美元、同比下降14.8%,这三组数据同时大幅下降在石化行业历史上尚属首次。可见,今年的增长压力超乎寻常,又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国博弈和地域政治动荡等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今后几年的经济环境和增长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艰巨。

    2.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对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018年中国进口原油和天然气双双成为第一大国,“十三五”期间原油、天然气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

    原油2016年进口量3.8亿吨,对外依存度65.4%;2017年进口量4.2亿吨,对外依存度68.4%;2018年进口量4.62亿吨,对外依存度70.8%;2019年进口量5.06亿吨,对外依存度72.6%;今年上半年进口2.69亿吨,对外依存度再次攀升到73.4%。

    天然气2016年进口量752.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2.9%;2017年进口量95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8.4%;2018年进口量1257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3.2%;2019年进口量134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3%;今年上半年进口675.9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1%。

    3.安全与环境问题已成为石化行业最大的压力和挑战

    石化全行业全力支持并积极行动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这是党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更是人们对日益美好生活向往重点的关切点之一。

    但是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一刀切”问题,石化产业和广大企业深受其害,虽然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杜绝监督执法过程的简单粗暴“一刀切”现象,要给予企业一定的过渡期,通过整改和提升达到要求。但直到今天,很多一线操作人员、科技创新人员和管理人员依然感到很无奈,可见完全改变还需要时间。

    就石化行业和企业来说,虽然本质安全与绿色发展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但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科学的认知和正确的对待,把安全第一和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好本质安全。实际上发达国家如美国墨西哥湾,是美国也是全球石化装置和石化产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域每年都举办多场国际会议,从不限产、更不停产,几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已有155年、杜邦威明顿生产区已有218年,都是一直矗立在莱茵河和威明顿河边,一直都是当地居民引以为傲的企业。我们身边的大亚湾石化区就坐落在惠州,惠州市每年的空气优良天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事实证明:石化企业只要做到科学管理、本质安全,就不会是污染源、也不会成为不安全因素,我们应当对石化产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4.新增产能和进口的双重挑战

   “十三五”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一直处在景气周期。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油气产量大幅提升,由于页岩气中轻烃资源丰富,乙烷裂解制乙烯进而制聚乙烯的产能增长迅速。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成本优势明显,炼化一体化以及以轻烃为原料生产烯烃、聚烯烃及其系列产品新增产能较大。我国因石化产品存在长期结构性短缺,造成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专用化学品,尤其是高端石化产品每年大量进口。

    又加上这两年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制度的进一步放宽,我国呈现出石化产业项目热情高,一是民营企业集中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这一方面以恒力、荣盛、盛虹等为代表,大连恒力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已于去年5月份全面投产,浙石化以荣盛为主,其舟山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已于去年底投料,盛虹在连云港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正在施工过程中;二是跨国公司纷纷布局中国,这一方面以巴斯夫在湛江、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分别独资100亿美元建设新材料基地,这两大基地分别于去年底和今年4月份开工,还有中海壳牌三期、沙特阿美与华锦在辽东湾、利安德巴赛尔与宝来石化在辽东湾、sabic与福海创在古雷都在规划拟建炼化一体化装置。

    今天看:随着恒力一期、舟山一期两套2000万吨/年装置的相继投产,到去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到8.61亿吨,今年还将有3150万吨改扩建产能投产。当前正在建设和拟开工项目的炼油能力超过1.2亿吨/年,这还没包括各省已核准的产能,届时总产能将超过10亿吨/年。若考虑淘汰或置换落后产能1亿吨,总产能也将在9亿吨以上。在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过剩量超过5000万吨的情况下,竞争将更加惨烈。此外,还有聚碳酸酯、己内酰胺、煤制乙二醇等多种产品的新建装置都在积极筹划中。

    到“十四五”末,除乙烯、聚乙烯还有当量缺口外,px、乙二醇、pet以及丙烯、聚丙烯、环氧丙烷、苯酚丙酮等很多产品,都是供大于求的状况,这种状况不能不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国外大宗石化产品的成本优势,都共同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而大量出口中国市场。上半年,我国进口有机化学品3422.6万吨、同比增长17.1%,进口合成树脂1734.5万吨、同比增长7.6%(其中聚乙烯进口869.7万吨、同比增长7.0%,聚丙烯进口211.1万吨、同比增长33.2%),对国内石化产品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这些都是我国石化产业“十四五”以及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设想

    

   “十四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有很大不同,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遇到的挑战也将有很大不同,石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更开阔,发展的基础更扎实,发展的起点更高、标准更高,发展环境也将更加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座谈会上讲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石化产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在对25个省区市、64家石化园区、近200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大纲、起草思路、重点任务等都已几经研讨、几易其稿,《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南》及其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石化园区等专项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研讨以后,将提出并确立“十四五”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思路措施。同时按照党中央“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认真思考2035中长期远景目标,勾勒实现石化强国的路线图。

    将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坚定石化强国目标的信心与决心

    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是石化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长期奋斗目标,行业整体看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韩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企业个体与埃克森美孚、杜邦、巴斯夫、陶氏以及三菱、索尔维、赢创等跨国公司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对存在的差距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认识不到差距,不仅会在强国跨越过程中迷失方向,而且也容易在某些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而丢失发展机遇。

    还有一个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是石化强国目标,不是短时期能够实现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更要坚定实现石化强国的信心与决心,更要找准目标和方向,明确战略和思路,坚持不懈的努力,困难面前不气馁、成就面前不骄傲,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务实创新、勇于开拓,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与十九大的要求相一致、在2035年左右、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点上,基本实现石化强国的目标。其基本标志就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居世界前列,形成了一批国际化经营能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成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石化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和甘于奉献、敢闯敢试的创新人才队伍。

    2.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明确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因为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时代已成为过去,过去的大进大出,以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再说我国经济总量已近100万亿元规模,若继续追求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继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所以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根本要求。

    去年我们作出了“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判断,这是基于近来石化全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以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基本判断得到了参加石化产业大会专家和部委领导的认可,大家认为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实际上石化全行业离高质量的根本要求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不仅有创新、安全、生态方面的,也有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人员结构方面的,更有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方面的。所以,“十四五”期间,我们一定要贯彻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瞄准石化强国的目标,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上狠下功夫,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上狠下功夫,在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上狠下功夫,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改善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新的提升。

    3.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不动摇

   “十三五”明确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战略以来,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石化园区都把这两大发展战略置于一切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创新,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协同创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绿色发展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我们一方面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重视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呼吁企业的合理诉求,协助相关部门修订监管政策和不科学的做法。同时积极引导和疏解企业的郁闷和抱怨,正确对待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简单粗暴方式,正确地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应该说“十三五”期间这“两大战略”的实施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十四五”期间,这“两大战略”不能放松,还应继续发力。就创新来说我们的差距尤其明显,创新一直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最大短板和制约,聚碳酸酯、有机硅、蛋氨酸、mdi、氯化法钛白、百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成绩是主要的。但还有一些关键技术始终难以突破和产业化,例如尼龙66的关键单体己二腈的工业化、茂金属聚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工业化技术;近几年新建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uop、鲁姆斯的技术和工艺包;有些关键设备还受制于人等等,所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是我们摆脱“大而不强”局面的关键,也是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不竭之源。就绿色发展方面看,近几年来石化行业面临的要求不断提高、形势日益严峻、压力不断加大,绿色发展仍然是石化行业的一大短板,“十四五”期间一定要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规范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与推广示范力度,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各企业和石化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4.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贸摩擦加剧的环境下,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思考,石化产业如何贯彻“双循环”的战略转变?如何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首先我们应正确地认识:这种转变主要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球持续扩散,导致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导致了供应链中断和产业链的受损;这种转变是基于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具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能力和市场潜力;这种转变更是基于长期以来国内大循环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乡村与城市、经济与金融等不仅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循环体系,而且还存在许多不畅,在满足各种层次的现实需求方面差距更明显。正因为如此,国民经济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一直在大力推进和实施结构调整与优化工程。当国人连电饭煲、马桶盖都要从海外背回来的时候,中央又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为了满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高端需求。今天提出“双循环”是因为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复苏。这也是中央为疫情过后外部环境如果恶化作的底线思维,是基于我国今天的工业基础、发展阶段和潜力市场,也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出发作出的战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从石化产业的情况看,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空间,还是从“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现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维,为我们指明了转型、优化、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抓住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战略转变,通过多渠道保障国内供给能力来“稳链”,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补链、强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和协同来“延链”,重塑石化产业“双循环”格局,培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广东石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区域,从产值看已经跃升为第二大省,大亚湾石化园区、揭阳石化基地、茂湛一体化发展呈现出齐头并进之势,下一步随着巴斯夫湛江、埃克森美孚在大亚湾两个100亿美元投资规模的新材料基地以及中海壳牌三期的建设和投产,大亚湾区石化产业集群将与杭州湾区、渤海湾区并列成为全球石化领域的重要石化产业集聚区,将在世界石化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十三五”即将结束,“十四五”正在向我们招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否能为开启“十四五”和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构筑新的平台?是今天我们的必答题!让我们共同携手,直面挑战,不惧困难,开拓创新、共克时艰,全力争取全年任务目标的最好业绩,向着石化强国的目标努力向前再向前!


当前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