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能过剩 困局亟待破解 -z6尊龙旗舰厅

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工产能过剩 困局亟待破解
2024年6期 发行日期:2024-03-18
作者:■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李超 吕晓东 杨惠馨 隋谨伊

  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全球基础石化原料新增产能规模超4000万吨/年,增速逾5.5%。产能大增,经济增速却不及预期。发达国家刺激经济政策减弱,全球经济持续下行,2023年gdp增速由2022年的3.5%降为3%。由此导致全球化工市场需求低迷,增速仅为1.8%。供强需弱的局面导致化工企业利润持续下滑。

  在全球化工产品扩能潮中,我国扩能规模占70%,化工行业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的困局亟待破解。

  化工企业提高利润有4种方法:降低成本、提升价格、扩大需求、减少供应。在目前产能大爆发的时期,供应不可能减少,因此,只能在降本、提价和扩需上下功夫。路径就是通过数字化降低成本、通过高端化和绿色化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国际化扩大需求。

  随着循环回收、新技术有机合成的不断突破,石油化工依然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

数字化降低成本

  数字化并不会改变化工产品的性质或者提升化工产品的附加值。数字化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进而提升企业利润。

  那么企业需要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时跟踪市场需求,将市场中消费者的喜好及产品发展趋势,细化为化工产品所需要的种类、数量和时间,通过数字化优化使化工企业能耗物耗最小化、排产节奏最优化、仓储成本最小化、运输路线经济化。再将上述生产信息反馈给原油采购企业,让其优化购买原油种类及合理安排船期。最终收到数字化智能效果:通过数字化实时跟踪市场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关键;将企业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总体利润最大化,而不仅仅是某几个部门利益最大化,往往各个部门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并不能导致整体企业利益最大化,超强的计算能力是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快速、准确决策生产销售策略,通过数字化可以快速、精准地分析前述信息,仅靠人工并不能实现最优决策。

  数字化转型难点有三。

  难点之一是“翻译”人才难得,需要交叉学科背景人才。比如将市场消费者喜好及趋势“翻译”为化工原料所需种类、规模和时间,需要同时精通市场研究和化工产品性能的人才。

  难点之二是即使将物理世界信息“翻译”成了数字信号,还面临搭建算法的难题。算法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指导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创造性运转的工具。算法的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作用是构建数据流动的规则体系,最终目标是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算法搭建工作量巨大,需要搭建人员同时精通化工流程和计算机业务。

  难点之三是计算难。1997年人工智能就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但直到2016年才击败人类围棋选手。为何后击败围棋?因为围棋比国际象棋的棋盘多了“几条横线,几条竖线”,而这几条线就使计算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当人们用计算机计算市场、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销售等各环境时,变量远超棋盘,需要非常强大的算力。

  最后,数字化会“革谁的命”?

  在化工产品供大于求的困局下,未来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比拼谁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没有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被革命。虽然目前数字化尚未达到智能化水平,但企业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初级建设,将企业物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为未来算力爆发后进入智能化阶段提前准备好“下锅的米”。

  在大宗化工产品逐渐过剩的背景下,发展高端化工产品是企业提升利润的必由之路。发展高端材料“并不难”,总体看,高端材料分为两类。

  一类是技术确定顶替进口材料,如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特种合成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等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其中,电子化学品中超高超纯光刻胶、高纯磷烷及高精度抛光垫、高性能氟树脂、氟橡胶、高性能茂金属催化剂、高碳α-烯烃、己二腈等关键单体和材料,血液透析等医用高端功能性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这类材料的特点是用量少、附加值高。我们要做的高端材料,就是为了顶替进口。发展这类高端化工产品并不难,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极少出现“全新化工新材料”,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新材料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也有相当长时间“停滞不前”,如同龟兔赛跑,我们有极强的后发优势。

  另一类是技术在发展的新兴产业所需材料,比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芯片相关材料等,这类新材料的特点是应用量较大。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可通过规模优势获得资金来反哺技术研发,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比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膜因为优异的封装性能、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价格低廉优势,是目前太阳能电池封装用最普遍的胶膜,而我国高醋酸乙烯含量的eva受技术限制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大力铺设光伏板,获得的大量资金可反哺高醋酸乙烯含量的eva研发。在这类高端材料研发中,我国拥有极强的规模优势。

绿色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产品绿色化措施建立“护城河”,提升竞争力。发达国家利用碳边境税和塑料包装税倒逼产品绿色化。以欧盟为例,欧盟更新了《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要求到2030年欧盟市场上所有塑料包装中要含有不低于30%的回收塑料,到2040年提高到65%,否则将征收800欧元/吨的包装税。这就给了中国企业通过产品绿色化实现盈利的机会,比如中国塑料袋生产企业将产品出口到欧盟,使用原生塑料,每吨产品成本是1万元,加上征税6000元,总成本是1.6万元。但如果企业在塑料袋中添加合理比例的再生塑料,每吨总成本变为1.3万元(不用缴纳包装税),比竞争对手多盈利3000元/吨。

  此外,2021年11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新规要求到2030年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达到50%;澳大利亚《2021年国家塑料计划》中明确,2025年塑料包装的再生塑料含量应达到20%;加拿大计划到2030年某些塑料包装中再生塑料的占比要达到50%。因此,中国化工企业若想提升竞争力,应加快与塑料再生企业的绑定步伐,稳定再生料来源,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需求大量再生产品,不仅有政策倒逼加大塑料再生力度,而且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为提升品牌形象,也纷纷承诺未来在产品中添加一定比例再生塑料甚至全部使用再生塑料。如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雀巢、乐高等品牌。2023年7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报废车辆(end-of-lifevehicles,elv)的法规提案,该提案旨在增加新车中回收材料的使用,要求新车应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因此,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企业纷纷宣布在汽车塑料制品中添加再生料,沃尔沃等众多企业已在汽车内饰中添加了再生塑料。

  巨大的再生塑料需求将极大拉动再生塑料市场,未来再生塑料价格将超过原生塑料。因此,化工生产企业应及早绑定再生塑料生产企业,最优策略是入股。

  目前绿色化难点之一是再生产品如何溯源,尤其未来再生塑料价格高于原生塑料后,很有可能有企业以新料冒充再生塑料。有三个案例供参考:第一个案例是江西某公司,其回收家电进行拆解以取出其中的塑料,他们在拆解线上安装摄像头,任何质疑者可以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判断,确保回收家电的量与再生塑料的量匹配。第二个案例是黑龙江某公司主导的再生资源回收。如果再生塑料企业直接去小区回收废旧塑料,小区居民无法给企业开具发票,因此再生塑料企业也无法证明其产品为再生塑料。个体工商户每年可以开具120万元的发票,该公司于是委托个体工商户在小区设立回收网点,回收塑料,卖给该公司并出具发票,此方法也可实现废旧塑料的溯源。第三个案例是宁波某企业,其设计了一款废旧塑料回收垃圾桶,此类垃圾桶投放需要刷居民身份证或者小区居民的门禁卡,从而记录投递时间,此方法也可以实现再生塑料溯源。

  绿色化难点之二是稳定产品质量,其中物理再生品控是关键。来源分散、形状差异巨大、种类繁杂等因素导致我国废塑料回收难度大,成本较高。同时,废塑料回收行业门槛较低,多为作坊式回收网点,分选方式主要依赖人工,缺乏自动化的精细分选技术及工业设备。回收和再生塑料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20年,我国塑料回收企业有2.6万家,规模较小、分布广、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品质差导致使用再生塑料的企业良品率低,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保证再生塑料质量稳定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国际化扩大化工品需求

  出口可以缓解我国化工产品过剩压力。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导致很多国家是化工品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化工品出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东南亚国家。未来东南亚国家化工产品需求巨大有两个原因:一是承接来自中国的制造业转移,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工、土地和环保成本提升,以及美国对中国制裁,对进口中国的大部分产品征收关税高达25%,而欧美对进口东南亚地区的产品关税一般为10%,甚至更低。这些因素导致大量制造业转移至劳动力、土地、税收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地区,以便出口欧美。制造业的迁出,扩大了当地化工产品需求规模。二是当地居民消费的大幅提升拉动化工产品需求。东南亚人口将近7亿人,30岁以下占比50%,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5%,而且年均增速为5%。据谷歌、贝恩和淡马锡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如果将东南亚国家看作一个整体,2030年有可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巨大的经济体量将拉动对化工产品的需求。

  二是欧洲国家。未来欧洲国家化工产品需求缺口巨大同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欧洲自身化工产品供应逐渐减少,欧洲能源转型及局部冲突等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而化工产品生产用能成本增加幅度远超化工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很多化工企业选择降低生产负荷甚至关停企业,更有甚者直接破产清算。这些因素导致欧洲化工产品产能份额占全球比例持续下滑,2010年占比17%,2022年下降到11%,2025年将下降到9%。二是欧洲化工品消费不会因为供应减少而减少。近年来,欧洲化工品缺口逐年扩大,2022年欧洲三烯缺口251万吨、三苯缺口98万吨、聚烯烃缺口123万吨、乙二醇缺口77万吨、聚酯纤维缺口151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片缺口178万吨。

  三是“一带一路”国家。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化工品需求缺口巨大有两个原因:一是需求潜力巨大。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77%,国家面积占197个国家(全球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7个国家、36个地区)总面积的65%,人口数量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5%。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只要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就会有大量的化工产品消费机会。二是工业基础薄弱。化工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带一路”国家目前国力尚不允许大规模兴建化工项目,进口在较长一段时间是最优选择,从而为中国出口提供了机会。

石油化工依然是朝阳产业

  2023年化工企业盈利看起来不太乐观。在亚洲区域,荣盛石化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减少98%、万华化学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7%、韩国lg化学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13%。在欧洲区域,科思创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43%、巴斯夫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54%。在美洲区域,陶氏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72%。

  那么,化工行业是不是开始走下坡路了呢?并非如此。与能源、信息、生物化工及材料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化工在现代建设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因此,化工行业的困境是暂时的,在飞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石油化工产业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朝阳产业一定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国家支持、社会需要或紧缺、对老百姓生产生活有着极大助益的产业。如果没有化工产品,人们的生活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便捷。如今,化工产品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渗透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和原料,更是连通全球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放眼全球,化工产业均向着“多元化”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子、汽车、机械工业、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及新型环保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电子与信息化学品、表面工程化学品、医药化学品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因此,化工行业进一步发展是大势所趋。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石油化工企业发挥作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比如“高效能源回收技术”,通过先进的热集成技术和余热回收系统,企业能够减少能源损失,提高整体能源效率。这种技术在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提高成品油的产出比率方面尤为关键。中国石化通过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余热回收系统,实现了在多个生产基地节能降耗,显著地提升了能源效率。在环境友好型材料和化学品的研发上,石油化工企业正寻找替代传统产品的环保材料,比如可生物降解塑料、无污染的染料和涂料等,它们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在绿色市场的领导力。2022年4月,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成功生产出高品质低熔融指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用其生产的后期制品强度更高,也更加结实耐用。pbat熔融指数可以实现自由调控,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产品品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高端用户认可。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石化联合研发的废气处理新技术,使得上海石化等企业能够更高效地捕集和处理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将在全球舞台上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发展来适应新市场形势,拓展更多的产品应用市场,进入相对高端产业,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国内外对特种化工产品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在企业发展规划时要重视相关领域的进入。对创新技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开放合作的态度将成为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有望在全球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并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领先的龙头企业作为中国化工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将因把握机遇而充分受益。


当前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