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发展道路探索 -z6尊龙旗舰厅

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发展道路探索
2024年13期 发行日期:2024-07-04
作者:■ 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 常明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工园区是化工行业的主要承载区域,其现代化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重大影响。化工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累积了很多问题,未来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道路。

中国化工园区取得巨大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化工园区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重点化工园区或者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43家。我国的化工园区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5年):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建设一批大型石油和煤化工项目,形成了一些以单个项目为核心的初级形态的化工园区,如大连金州湾石油化工基地、大庆乙烯项目等。

  第二阶段(1996—2005年):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民营和外资企业,推动了一批中小型精细和特种化工项目的集中建设,形成了一些以多个项目为核心的中级形态的化工园区,如江苏张家港化工园区、浙江瑞安化工园区等。

  第三阶段(2006—2015年):转型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我国开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战略,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石油和化学工业园区的目标,鼓励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规模效益、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这一阶段,我国建设了一批以多个大型项目为核心的高级形态的化工园区,如宁夏石嘴山煤化工基地、山东滨州渤海新区石油化工基地等。

  第四阶段(2016年至今):创新阶段。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化工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动能和新优势。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建设一批以创新为核心的先进形态的化工园区,如上海化学工业区、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有机原料多数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基础有机原料产品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合成材料在产品多样性、质量稳定性上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低,化工新材料仍存在明显短板。一些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的化工产品,如芳烃、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缺乏,形成了产业链的“断头”和“断尾”现象。

  2.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全球化工产业竞争主要集中在高端技术、高端市场和高端产业链上,而我国化工园区的创新能力还较弱,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不足,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外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方面。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如高强度碳纤维、高端膜材料、乙烯裂解炉、聚合反应器、催化剂等高端技术和产品还主要依靠引进或合作开发,形成了产业链的“控制点”和“短板”现象。

  3. 缺乏系统的规划

  国家和区域层面,由于缺乏针对全国或区域性的化工园区总体布局规划,造成不少化工园区与区域资源、交通、市场等条件匹配程度不高,园区之间产业结构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无法形成差异化发展,区域协调性差。化工园区小、散、乱、多的现象仍然存在。园区层面,缺乏科学产业规划,部分园区招商方向不明确,未能形成梯次衔接、上下游配套、各具特色的产业链,特别是在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领域,化工园区普遍存在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问题。

  4. 园区一体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大部分化工园区在产业链构建、管理机构设置、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未实现一体化管理。例如,化工园区建设的信息管理平台,由于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制约了纵向贯通政府部门和企业、横向连接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一体化安全管理机制的形成。

  5.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近年来全国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一些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环境安全以及周边社区民众的健康和信任度。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安全环保的压力日益加大。随着公众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对化工安全敏感度的提升,化工产业成为了舆论的关注重点,“谈化色变”的现象日益突出。化工园区的环境压力仍然较大,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多、循环利用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的政策约束不断收紧,化工园区面临的安全环保压力将持续加大。

  二是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形势的变化增加了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长远来看,目前全国600多家园区,数量依然偏多,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势必在政策驱动、市场驱动以及存量市场的竞争中,不断缩减。未来,化工园区要想存活下来,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内涵及特征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化工园区选址在江河湖海、城市密集人口附近,一旦发生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虽然已成为了化工大国,但还不是化工强国,顺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具体实践。化工行业地位重要,化工园区又是化工行业的主要承载区域,所以化工园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最终又要通过各行业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具体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是化工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化工园区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积累了很多问题,在未来安全环保约束不断加大、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发展之路已不可持续,必须走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为化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典范。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任务,转型是对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整体性重构。化工园区安全广受社会公众关注,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建设来带动化工园区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转型,将为全国其他行业的转型树立起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放眼全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瞬息万变的局势冲击着百年以来形成的全球化工市场格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化学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势必逐步承担起引领全球化工市场转型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既有各国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更加注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化工园区不是一个孤立的区域,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必须融入所在区域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区域的资源、交通、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准发展定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更加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强调通过合理的选址、科学的布局,使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园区功能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协调,使园区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敏感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将园区安全与周边公共安全的相互影响降到最小。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已进入一个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必须以资源节约为目标,以环境友好为原则,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现园区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必须以政策 市场双轮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安全发展道路,不能完全依照“市场经济”来配置全国化工园区,要通过“政策导向 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做到全国一盘棋,提高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的内驱力。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发展路径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发展路径是:布局科学化、产业协同化、准入严格化、管理一体化、运行智能化。

  1. 布局科学化

  全国层面: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家重大战略安排,统筹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新建石化化工项目向原料及清洁能源匹配度好、环境容量富裕、节能环保低碳的化工园区集中。

  区域层面: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等科学合理布局化工园区,各化工园区要差异化发展,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化工园区选址综合考虑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交通运输、与人口密集区域的安全距离等因素科学选定。

  园区层面:园区内的布局要综合考虑主导风向、地势高低落差、企业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产品类别、生产工艺、物料互供、公用设施保障、应急救援等因素,合理布置功能分区。劳动力密集型的非化工企业不得与化工企业混建在同一化工园区内。

  2. 产业协同化

  化工园区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区域,必须明确产业定位,构建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强化原料来源、产品和项目关联度论证,编制园区产业规划,按照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合资源、合理布局,实现协同发展。

  3. 准入严格化

  严格项目准入管理,选择与园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较强的项目及企业入驻,实现生产装置互通、上下游产品互供、产业链互联的产业生态。建立入园项目综合评估制度,从严审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项目,对涉及否决项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4. 管理一体化

  按照“六个一体化”(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开展园区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发展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的园区。

  5. 运行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园区平台,实现园区内外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园区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执行等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化工园区的若干措施

  (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编制实施全国化工园区发展规划,优化全国化工产业布局,结合国家战略和各地资源条件建设若干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东部与西部的优势互补。坚持有限资源、有限目标的原则,针对区域性目标市场,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定位的特色产业,沿江和沿海的化工园区应依托市场优势,加强产业链延伸,突出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重点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园区和高端产业集群;西北部地区要依托矿产资源丰富的自身资源优势,合理发展资源型现代煤化工产业;内陆地区已存在的成熟化工园区要加快转型升级。破除县级行政区划,在设区市级层面来考虑布局化工园区,构建大产业链的化工园区格局。持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二)持续开展整治,解决存量化工园区问题

  持续深入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逐步解决存量化工园区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实现化工园区“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降低安全风险等级”的目标。按照国务院安委办的工作部署,2025年,全国90%的化工园区要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要提高站位、开拓视野、放远眼光,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高度来看待和谋划整治提升工作,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着力提高整治提升工作质量,着力解决制约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系统性、瓶颈性问题,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争创国内甚至世界一流园区,不能把整治提升仅仅当成短期、应急式的隐患整改工作。

  (三)严格准入管理,促进增量化工园区转型

  一是严格化工园区准入。各地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化工产业发展定位,明确化工园区准入条件,提高化工园区准入门槛,遏制化工园区盲目重复发展的势头。新建化工园区由省级政府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并完善和落实管控措施。建立一套针对化工园区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对综合评价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化工园区实施退出。二是严格入园项目准入。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划和产业链进行招商,提高入园项目质量,确保入园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准入)条件要求。建立入园项目评估制度,由园区管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入园项目的土地利用率、工艺先进性、安全风险、污染控制、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化工产业转移时,一定要严把项目安全准入关。

  (四)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园区安全保障水平

  健全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安全监管需要的专业监管人员。建立安全生产与应急一体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协同执法和应急救援的联动机制,协调解决化工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统筹指挥化工园区的应急救援工作,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建设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信息平台,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五)建设生态园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绿色低碳生产体系,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方式。通过补链条、补短板、补缺项、能源梯级利用等手段,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搭建循环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园区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及公共服务共享与循环使用的“大循环体系”、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循环利用的“中循环系统”,以及企业内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的“小循环系统”。创建“绿色化工园区”,推动园区全面承诺践行责任关怀。

  (六)加强国际合作,引领全球化工园区转型

  中国经济要融入全球经济,就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走上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钾盐等能源资源矿藏丰富,是我国化学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大宗基础化工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资源互补性很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地扩大产业链,提升全球竞争力。


当前评论
网站地图